当前位置:

4个村距离学校仅5分钟车程,闲置校舍年收益近10万元,师资力量得到强化,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外流学生开始回流——撤点并校,让乡村教育焕发生机

2025-11-21 09:39 莆田新闻

  11月19日,城厢区华亭镇隆兴小学校园里,有的孩子在操场上追着足球奔跑,有的教室传出悠扬的合唱声……

11月11日,华亭镇隆兴小学二年级36名学生在上语文课,其中4名学生为城区“回流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隆兴小学现今热闹的校园图景,放在一年以前还难以想象。华亭第一中心小学下辖11所村级小学,宫利、五云、涧口3所小学因地处偏远,生源逐年流失,2024年分别仅有29名、52名、53名学生。

  如何破局“空心校”问题?城厢区以党建为引领,打响“撤点并校”试点攻坚战,统筹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落地见效。2024年4月底,该区教育局指导华亭第一中心小学党支部组建调研组,深入宫利、五云、涧口3所小学,摸清校舍、师资和生源底数。发现此3校距离隆兴小学均仅5分钟车程,而隆兴小学不仅设施齐全,还处在4村中心,“就近上好学”的方案逐渐成形。

  可“撤点并校”不是简单的“搬家”,最难的是解开家长心里的“疙瘩”。炎炎夏日里,4所小学的教师们挨家挨户沟通,承诺选优配强师资、开齐开足各门学科、提供爱心午餐,深入村庄实测路线,多次对接公交公司,日车费从定制专线10元到转变思路对接乡村客运的1.6元。“现在每天一早,159路乡村客运就会在路边接孩子到隆兴小学上课,安全又方便。老师也教得很好,同班同学还比以前自己村里的多,孩子们每天回来都收获满满。”涧口村村民蔡丽琴高兴地说。

  资源整合的过程,也是乡村教育“焕新”的过程。分散的教学设备集中到位,30万元专项资金让每间教室都普及了“班班通”,10万元爱心补贴撑起午托服务;师资队伍更年轻精干,平均年龄下降11岁,本科学历占比从33.3%飙升至83.3%。美术课上,孩子们画起水彩;体育活动多样化,还有篮球、跳绳社团;校园里充满朝气,笑声朗朗。“4所学校资源集聚、能力提升,让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合后的隆兴小学,老师安教乐教,学生愿学好学。在去年的教学质量检测中,成绩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和好评。”华亭第一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吴荔青高兴地介绍。

  如今,隆兴小学224名孩子实现午托,每年节约原先3所小学的各项经费超76万元,闲置校舍反哺教育、年收益近10万元,不少外流的学生开始回流。五云村村民林亚姝带着从城区转学回到隆兴小学的孙子,高兴地说:“城里读书又远又费钱,如今学校合并后有了午托,教育质量也提上来了。把孙子转回来,每年能节省不少开支,我们全家人都高兴!”

  今年以来,城厢区累计推动35所学校整合,其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小学、12所小学附设幼儿园已完成整合;16所小学、1所中学正分批整合。陈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