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收官在即与“十五五”即将开启的历史交汇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其中蕴含着深邃的历史考量、严密的理论体系与务实的实践部署。从历史、理论、实践三大逻辑出发,围绕“为何干、怎么看、怎么办”的核心命题展开阐释,探析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基本路径,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航船的行稳致远提供学理支撑。
一、历史逻辑:“为何干”——使命传承与时代必然
历史是使命的源头,也是奋斗的坐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十五五”时期任务的深层逻辑,深深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积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续实践之中,回答了“为何必须乘势而上推进新征程”的根本问题。
(一)百年奋斗的使命延续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实现民族复兴与现代化梦想作为一切奋斗的核心目标。从“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础,到“十四五”时期经济总量跨越130万亿元台阶,十四个五年规划(计划)的接续实施,构建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实践体系。全会将“十五五时期”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这不仅是对历史使命的继承与延续,更是对现代化建设连续性特征的深刻揭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这一论断为“十五五”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历史依据和方向指引。
(二)时代变局的必然选择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发展面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考验。在“十四五”时期,我国成功应对了世纪疫情严重冲击与国际形势深刻影响,实现了经济年均增长5%以上的佳绩,全球创新指数跃升至第十位,充分彰显了制度优势与发展韧性。然而,大国博弈加剧、产业链安全承压等风险挑战依然存在。全会在这一背景下部署新任务,既是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历史经验传承,更是应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局面的主动作为。此次会议不仅决定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长期政策走向,更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对人类发展路径的探索价值。
(三)制度优势的实践彰显
制定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十四五”即将收官到“十五五”将要开启,从脱贫攻坚胜利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临近,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始终贯穿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全会审议《建议》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党内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起草,到网上广泛征求民意,再到中央委员分组深入研讨,这一过程不仅彰显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也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
二、理论逻辑:“怎么看”——发展方位与认知指引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认知框架决定实践的方向与成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和“魂”,从发展方位、核心原则、动力机制三个维度,构建了“怎么看”新征程发展命题的理论体系。
(一)把准发展方位的理论判断
全会作出“‘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的重大判断,这是对“两个大局”相互作用规律的深化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既提到了“十四五”时期“已经打下坚实基础,实现良好开局”的基本面,又警示了“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风险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这种“既看到优势又正视挑战”的认知逻辑,为凝聚共识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GDP超100万亿元、同比增长5.2%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的理论判断。
(二)坚守核心原则的理论立场
《建议》明确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坚持人民至上。“两个确立”是新时代续写两大奇迹的根本政治保证,这一论断将党的领导置于理论体系的核心位置,既是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经验的理论升华,也是应对复杂局面的根本遵循。在发展目的上,从“十四五”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十五五”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理论表述的延续性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的始终坚守。
(三)重构发展动力的理论创新
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置于突出位置,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这是对“创新是第一动力”理论的深化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理论层面实现了发展目标与风险防控的辩证统一。既通过“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激活内需潜力,又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接国际规则;既依靠“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又通过“绿色转型”培育新动能。这种“系统协同、内外联动”的动力理论,构建了“目标—路径—保障”的完整理论框架。
三、实践逻辑:“怎么办”——战略部署与行动路径
实践是理论的落脚点,更是历史使命的最终承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以《建议》61条具体部署构建了“怎么办”的实践体系,将历史传承与理论指引转化为可操作、可落地的战略任务。
(一)锚定核心目标的实践分解
全会将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分解为“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任务,形成了“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实践路径。比如,在经济领域,明确“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具体目标,配套部署“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双轮驱动策略。在安全领域,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共同构成安全发展的实践支柱。
(二)破解发展难题的实践举措
针对“十四五”时期暴露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会提出一系列靶向施策的实践方案。比如,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延续“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等区域战略,新增“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具体举措。在共同富裕上,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到“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再到“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了民生改善的实践链条。尤其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为破解地方保护、畅通循环的关键抓手。
(三)强化保障机制的实践支撑
实践落地离不开制度保障与作风建设。全会提出“强化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监督,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确保规划执行不偏向、不走样。在作风建设上,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各种不正之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这种“部署—监测—整治”的全链条保障,是“怎么办”的关键支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历史经验、理论智慧与实践举措深度融合,就一定能在“十五五”时期取得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定性进展,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林亚兴
评论
全部评论

主办:湄洲日报社承办:湄洲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8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1333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30002001050号
新闻热线:0594—2210126广告合作热线:0594-2691145投稿邮箱:ptxww@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855平台数据流量造假举报电话:0594-2232318
未成年人举报专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ptxww@163.com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594-2250031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莆田网 版权所有 © 未经莆田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