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
编者按
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期间,妈祖文化全球推广大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在参加妈祖文化青年交流论坛暨全球“Z世代”对话活动时,以《妈祖是个青年》为题作了主题分享,引发热烈反响。本报现予以整理摘登。
福建人杰地灵,诞生了朱子,也诞生了妈祖,一个男,一个女,一个依山,一个傍海,一个是思想上熔铸儒释道,一个是在信仰上熔铸儒释道,一个有着天然的大陆倾向,一个带着深刻的海洋基因,都是中华文化中最好的表达。
我瞻仰了妈祖的回銮大典,尤其感慨,这样一位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古人,而且还是一个女子,居然被全世界3亿人祭祀崇拜,妈祖信俗也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多么伟大的功业呀!特别荣幸莆田让我担任全球妈祖文化宣传大使。那怎么向这位伟大女性致敬呢?我分享的题目,也是我致敬的题目为《妈祖是个青年》。
一、妈祖是个青年
历朝历代官方赋予妈祖那么多封号,最长多达64个字,这当然彰显她的伟大。而民间又称之为妈祖,似乎是个老妈妈,这又彰显她的慈悲。可是,如果我们暂且抛开伟大和慈悲带给人的庄严感,回归她的历史身份,妈祖就是个青年呀。她羽化飞升的时候才28岁,是个不折不扣的青年。这充分证明青年女性可以做大事,或者往大里说,青年可以做大事。
妈祖除了在年龄上是个青年,她的生命力也像个青年。一千年来,她南来北往、东奔西走。从国内来说,她最北走到黑龙江,最南边走到海南。228国道正好是这样的一条路径,都是妈祖的影响范围。东西方向来说,西边走到了甘肃,东边走到大海,大海接着大洋,妈祖又走出国门,太平洋对面的美国有80多座妈祖庙,更遑论我们临近的日本、东南亚等。全球共有1万多座妈祖庙。
这样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不也是属于青年的特征吗?
二、妈祖庇护青年
妈祖诞生在向海而生的福建,福建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轫地之一。海洋文化绝不只是靠海吃海、捕鱼捞虾这么简单,它还意味着梯山航海,借助广阔海洋做远洋贸易,把我们的生活圈和心灵圈都大大拓展开来。
说起来,我们中国是一个特别有福气的国家,有最明显的季风气候。冬天的时候,刮东北风,把我们的大福船吹到海上;夏天的时候,刮东南风,可以让这些福船回家。当年,行走在这条海道上的渔民也罢、水手也罢、商人也罢,难道不是以青年为主体吗?后来,妈祖又成为运河船工的庇护人,运河摇橹的船工不也是以青年为主吗?
大河大海都是宽容的,可以包容一切,但同时也是凶险的,也能吞噬一切。
昨天晚上,我们到妈祖故居瞻仰举灯妈祖的塑像。我心里特别感慨,在漫漫历史长途中,在天风海雨之中,不知道多少青年曾经向妈祖祈祷,也不知道妈祖曾经救助和抚慰了多少青年的心灵。
三、妈祖祝福青年
敬仰妈祖的不仅有英勇无畏的男子,也有温柔坚韧的女儿。那些青年在海上和波涛搏斗的时候,他们的妻子就在海边默默眺望。虽然在古代社会,男性和女性有着自然的分工,但是他们共同的追求都是家族的兴旺、血脉的绵延。这个时候,妈祖又在深深地祝福他们。
讲一首台湾的《竹枝词》,著名的爱国诗人丘逢甲写道:“唱罢迎神又送神,港南港北草如茵。谁家马上佳公子,不看神仙祇看人。”翩翩少年在妈祖的送神会上,看中了一个妙龄少女。梁启超的《竹枝词》可以和这首无缝对接:“郎槌大鼓妾打罗,稽首天西妈祖婆。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
我相信世界非常多的神庙都不适合谈情说爱,但是我相信妈祖庙适合。因为妈祖是那么富有人间性,她一定会默默地注视着这些有情儿女,会保佑他们,也会祝福他们。
四、妈祖团结青年
全球有1万多座妈祖庙,有3亿多妈祖的敬仰者。大家可能分属海峡两岸,甚至跨海跨洋,但是大家都是妈祖的儿女。大家在一起颂扬妈祖的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共同精神。它一定能打破各种隔阂,把我们团结在一起。
引用台中大甲镇澜宫的对联:镇国安邦,赫赫神功兴大甲;澜平波稳,洋洋盛德溯湄洲。
国家是一个国家,妈祖是一个妈祖,兴旺是一个兴旺,和平也是一个和平。
五、妈祖需要青年
我看到好多青年人在为妈祖做事,有的在做义工,有的在做表演者,还有更多青年在做旅游、做文创、做短视频。我真希望每一个文创人能做一款自己心中的妈祖,每个短视频的创作者能拍一条妈祖的短视频,把妈祖宣扬出去,把妈祖文化传承下去。
青年有着最旺盛的创造力和传播力。青年不会老去,妈祖就不会老去;青年有怎样的未来,妈祖就有怎样的未来。
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曾写过: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妈祖是一个来自民间的青年女子,因为来自民间,所以她从不高高在上,恰恰相反,她就出现在我们苦乐交加的生活里;因为是个青年,所以她从来不冷漠,不瞻前顾后,而是充满热情;因为是个女子,所以她有天然的慈悲心,急人所急,救苦救难。
我们依恋她,学习她,也荣耀她,就如同对待自己的母亲。我们祈愿我们的母亲永远年轻。所以,妈祖当然是个青年。我们爱妈祖,妈祖保佑我们!
延伸阅读
蒙曼在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上,被授予“妈祖文化全球推广大使”称号。她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担任央视《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唐宋八大家》等大型文化节目点评嘉宾。2024年以“曼行中国”的形式,通过全媒体平台讲述中国的地理、历史与文化。
评论
全部评论

主办:湄洲日报社承办:湄洲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8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1333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30002001050号
新闻热线:0594—2210126广告合作热线:0594-2691145投稿邮箱:ptxww@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855平台数据流量造假举报电话:0594-2232318
未成年人举报专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ptxww@163.com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594-2250031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莆田网 版权所有 © 未经莆田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