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荔城区镇海街道新溪社区居民陈先生在社区居委会办公室郑重签下《征迁安置协议书》和《息访息诉协议书》。领到安置房钥匙时,他紧握社区包片领导蔡金泉的手连声道谢。
这起跨越14年的征迁安置信访积案,在街道“情法理”融合的化解下圆满解决,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时间回溯到2011年,新溪社区启动征迁工作,陈先生因对安置政策理解、补偿核算等问题存疑,未能与相关部门达成一致。多年来,他先后向市、区、街道多级信访部门反映诉求,由于涉及历史政策衔接、核算标准变更等复杂因素,问题始终未能妥善解决,成为陈先生一家的“心病”。
今年,镇海街道将陈先生的信访积案列为重点督办事项,蔡金泉在走访中发现,陈先生曾于1960年至1978年间担任新溪生产队会计,而自己也是财务出身。这个专业交集,成为打开沟通僵局的“钥匙”。
“当年咱们记工分、算补贴,一分一厘都不能错。”为避免引发抵触情绪,蔡金泉从“生产队集体账务记账”“手工记账核对技巧”等陈先生熟悉的话题聊起。聊到兴起时,陈先生主动分享工作经历,也愿意倾诉对征迁核算的疑虑。
“老陈,咱们都是搞财务的,可以一起算笔‘明白账’。现在安置的地段好、配套全,租金可观;要是一直拖着,只能先住过渡房,反而不划算。”蔡金泉用“财务账”算清“民生账”,还将补偿明细做成“收支台账”,用2011年航拍图、测绘原始数据等凭证,逐笔核对陈先生关心的房屋面积核算问题。
陈先生的侄子小陈的加入,为化解工作添助力。年初,因同类征迁问题签订息访协议的退伍军人小陈,看着叔叔仍在奔波,便用亲情疏导他的情绪,又结合自身经历讲解政策流程。
与此同时,镇海街道组建的专班同步发力,每月召开协调会梳理问题,协调荔城区征迁、住建等部门提供政策支撑,还邀请法律顾问全程参与,用《信访工作条例》等法规解答疑问,对协议条款进行合法性审查。经过3个多月的沟通,陈先生终于认可化解方案。
“这起积案的化解,把群众的‘心事’当‘大事’。”镇海街道办事处主任唐炳柏表示,街道将梳理总结此次化解经验,对信访积案实行“一案一策”,通过常态化回访、精细化服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叶振喜
评论
全部评论

主办:湄洲日报社承办:湄洲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8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1333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30002001050号
新闻热线:0594—2210126广告合作热线:0594-2691145投稿邮箱:ptxww@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855平台数据流量造假举报电话:0594-2232318
未成年人举报专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ptxww@163.com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594-2250031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莆田网 版权所有 © 未经莆田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